前 言
--------什么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
什么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從無數企業的發展、壯大、衰落、失敗來看,表面上可以分析出很多原因,諸如質量、資金、技術、市場機遇、市場運作、企業制度、激勵措施等。但我認為這些都不是根本因素,也許會有人說,根本因素是組成企業的人,但是,所有的企業都是由人構成的,為什么有的企業就越來越好,有的企業就越來越差,我想這里唯一的差異是組成每個企業的團隊思想是不同的,正是思想決定了企業的生死存亡。
企業的發展不可能不出現問題,企業發展正是在不斷解決問題中發展壯大的。企業思想決定了企業所有員工的思維習慣,決定了企業員工如何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修身是我們企業思想的基本點,是基石,是基本的行為準則,是道德基礎,是發現問題的基本準繩。明理是我們企業思想的分析問題的基本觀點,是出發點,健行是我們企業思想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本方法,是方法論。治業是我們企業思想實行的必然結果,是終點又是起點。
企業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是人,而企業中的人具有什么樣的思想,明白什么樣的道理,用什么樣的標準判斷是非,采取什么樣的行動和怎樣行動決定了這個企業的命運——發展還是消亡。
我們提倡的企業倫理——修身、明理、健行、治業對上述每個問題都有完整的解答,而每個部分的內容不是孤立的,是有機的聯合在一起的整體,從修身到治業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是每一個往復不斷提高的過程,這個過程對我們每個追求進步、事業有成及幸福生活的人來說永遠不會終結,企業也會隨著這個循環上升的過程而不斷壯大。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為什么有些企業離開某個強權領導人后,企業就開始滑波,這其中的原因是因為這個領導人的正確思想在他處于領導時期,由于他的強權統治得以實施,而在他離開領導崗位后,表面上也許沒有改變,實際上已經沒有人提倡,強制執行了。企業思想并不像企業制度那么具體,那么的對錯分明,它需要企業領導、骨干員工以及企業中每個員工銘記于心、默于行動,了解其精髓,潛行于企業的運行中。因此,要確保企業的發展壯大,就必須不斷發展完善企業的思想體系。同時,必須有得力的措施確保企業思想貫徹在企業運行的每個環節中,深入到每個員工的心中,體現到每個員工具體的行動中。
企業倫理
修 身 篇
所謂修身養性即是人格的不斷塑造,提高,改正,完善的過程。而一個人的性格往往能決定一個人一生所選擇的生活道路,處事方式,擇友原則等。你所能成就的事業乃至你一生的命運與你的個人性格是緊緊相關的。所以,每一個人要實現自我,走向成功,必須要先進行修身。
性格中有先天的成份,也有后天的因素。從你降生的那一天起,你的后天性格的塑造也就隨之開始,隨著環境的變化,你的性格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對于兒童,父母的言傳身教,家庭的觀念和氛圍對他們的性格及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舉足輕重,隨著年齡的增長,周圍的環境與生活群體又會在不知不覺中對你的思想意識,價值觀念,人格定位產生影響,尤其是在你沒有自我控制和自我改造的意識時,也許有一些消極、墮落的成份已經在侵蝕你的思想,影響你的性格。所謂的修身就是不斷認識自我、剖析自我、提高自我、完善自我的過程。這是我們實現自我,走向成功的最基本、最關鍵的一步。
修身之本在于養德。禮、信、仁、勇、義五種品德是德之基本。在本修身篇中,我們將從這五個方面展開闡述。
禮
與人交往、同人相處的過程中最直接,最表層的體現就是禮的外在反映。禮是一個人立足社會,被大多數人接納、認可的必備素質。在封建社會,禮的重要內容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夫、妻妻。雖然在我們這個現代、平等的社會里,它已經失去了意義。但是,這其中體現出來的禮的含義卻值得我們回味。禮即人與人之間的尊重。這其中包括重視個人的生命,尊重個人的生活方式選擇,思想觀念,宗教信仰等等。禮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便是不能以損害他人和大多數人的利益為代價。所以,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禮與我們現代社會的尊重是不能割裂的。
大到社會,小到企業,只是范圍的變化,禮的重要性和含義不會改變。在我們企業內部,部門領導與部門職員之間,領導與領導之間,職員與職員之間,員工與老板之間,我們都要提倡一種建立在互相尊重,互相謙讓、互相體諒基礎上的一種禮的氛圍。
禮在行為上主要表現為謙讓。"君子知自損之為益,故功一而美二;小人不知自益之為損,故一伐而并失。君子知道不爭功勞雖使自己受損失,但實際有益的道理,使事業成就同時自己可以立名;小人不知道爭功雖使自己受益,但實有損的道理,使事業不能成就并且名譽損失。
禮在舉止、語言上、就是待人接物、以禮相待,言談舉止,以誠相待。"年長以信,則父事之;十年以九,則兄事之;五年以長,則肩隨之。"
只要我們企業內部的每一位員工都以"真誠相待,尊重別人,體諒謙讓"來要求自己,那么我們的企業必成為一個融洽、詳和、欣欣向榮的大家庭。我們的員工也必定能夠以舒暢的心情,滿腔的熱情體現自己的價值,展現自己的魅力。
信
"人無信不立"。信譽是每個人立足于社會的根本。尤其是在當今高度社會化的社會中,個人的存在離不開群體,信譽就顯得更加重要。
當你與一個人的交往開始的時候,也就是你在他人心中的信譽開始建立的時刻。講信用的人必將有更高的信譽。每一個人除對自己的親人有一種天生的信任度之外,對其它人的信任都是在長時間的交往中,用信譽來作為保障的。尤其在我們這個高度分工的社會中,你不可避免地要與別人合作,合作的基礎就是互相信任;而信任的前提便是良好的信譽。眾所周知,在美國,如果一個人出現一次信用卡的惡意透支,那么所有的單位都會拒絕為你提供貸款等需要講信譽的幫助。所以,我們必須嚴格要求自己,甚至在一些微小的細節上也必須做到"說到做到,講信用,守諾言。"
"自古以來未有不信其言而能有大功者。"個人如此,企業亦如此。我們的企業在不斷發展壯大,我們必須在我們的客戶群、同行群中建立良好的信譽。這就要求我們的員工在與客戶交往的過程中注意自己的言談舉止,信守諾言,因為這關系到公司的形象與信譽。在我們企業內部,我們也要建立一種互相信任、遵守諾言的環境。我們員工來自全國各地,不同的文化程度,不同的教育背景,我們走到了一起。員工與員工,員工與主管,企業與職員之間的信譽會在工作開展過程中慢慢建立,我們的每一位員工要用言談、舉止、行為來展示自己的信譽;我們的企業也要讓每一位員工感受到企業對自己的信任度和企業的信譽。
仁
"夫謀事不并仁義者必敗",IBM總裁說過,"跨國公司的管理者必須具備這樣的理念:了解世界,欣賞世界,并為世界做貢獻。"由此可見,古今中外有識之士對仁的重要性的見解是一致的,企業的根本在于謀利,謀利的目的在于發展,并使企業所有員工維持生存,乃至更高的生活追求,但如果企業為謀取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企業長遠發展的前提條件,企業的發展必將遭受重大挫折甚至倒閉。企業要想長遠發展,必須與社會的發展同步,并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做貢獻。
"仁之法在愛人不在愛我。"狹義上講,企業堅持以仁為本,就是以客戶為本,為了使客戶利益不受損失,暫時犧牲企業的利益也是值得的。
如果企業內部的每一位員工也堅持以仁為本的觀念,那么企業內部必定是一個和瞌共處,融洽友好的內部環境。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是一致的,當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產生暫時的沖突時,權衡輕重,仁義之士還應該把集體放于個人之上。
當然,我們講仁義也是有尺度的"虎狼落井,仁者見之而不憐;積棘當道,仁者過之而必詰。"對待不同的事情,不同的人,我們還是應當采取不同的策略、方法來處理。
勇
俗話說:"樹活一張皮,人活一口氣。"我們講的勇,就是一種氣勢,一種面對對手,面對困難,挫折,面對失敗的一種無畏無懼的精神。
在當今激烈競爭的市場經濟大背景中,我們的企業是不進則退。而企業的發展也會遇到很多的困難,無奈、挫折和挑戰,企業最終能不能戰而勝之,靠的是什么,靠的是我們廣大企業員工狹路相逢而勇者勝的氣勢。只有積每個員工之小勝,才能成企業發展之大勝。因此,企業成員建立起堅強的勇氣,是企業長期穩定發展的必要因素。
義
義是國家、民族、社會、集體之大義。凡事能夠站在國家、民族、社會、集體的立場上考慮就是深明大義。我們企業的發展要創國家、民族品牌,有走出國門,有利于社會進步,為廣大企業員工謀福利。凡事只為局部,個人利益考慮,而損害大多數人利益的行為都是與義背道而馳的。
義是正直、正義,堅持正義,抵制邪惡,是人的基本品質,企業內部大部分員工具有這樣的品質,我們的企業就會正氣壓倒邪氣,就會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否則企業的發展就會倒退。
義是道義,對同事,對朋友,對上司,我們都應該講道義,言而無信,背信棄義,都是不道德,不光彩的事情。
總之,我們企業的每一位員工都要向著堅持正義,深明大義的目標努力,這樣我們的自我才能不斷完善,我們的企業才能蓬勃發展。
修身的方法
修身之法在于自信、自知、自勝。修身的最終目的在于按照修身之本改造自我,完善自我。
改造自我需要對自己有足夠信心和勇氣,很多人對自己的缺點和性格特點有所認識,但是因為對自己沒有足夠信心,自暴自棄,自己認為一輩子注定就已如此,所以不做任何努力,任其發展,這樣的結果只能是越來越糟,改造自我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需要持久的耐力,力量的源泉,在于擁有足夠的自信心,持久的信心來源于自我肯定及外界壓力和贊揚,我們有理由為我們自己取得的每一點進步感到高興,但不能驕傲,然后鼓足勇氣為取得下一點成績而努力,我們不能祈求別人給予鼓勵和贊揚,我們必須自己調整自己,自己肯定自己,自己給自己確定切實可行的目標,在目標實現,前途似乎一片坦蕩時,居安思危以保持足夠外界壓力;在目標實現遇到困難、挫折、失敗時,要在黑暗中看到光明,自己給自己以勇氣,這樣,我們的信心才能持久。
改造自我還需要自己了解自己,這就是我所說的自知,當然自知并不只包含了解自己,更在于分析自己,孔子說:每日三省吾身。我們不能如圣人一樣一天三次反省自己但在一定的時間段內,如在一周、一月內自己反省自己,自己分析自己還是非常有必要的,客觀地了解自己,分析自己,評價自己,就能夠發現自己性格中的優點、弱點,就能發現我們的思想、行為哪些不符合修身之本的要求。就不致于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而悲觀失望,喪失改造自我的信心,也不致于認為自己優點多多,妄自尊大,剛愎自用,認為已沒有改造自我的必要。
改造自我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自己能不能戰勝自己,在充分了解自己分析自己的前提下,對自己的缺點和性格的弱點,應該怎么辦,應該自我克服、自我改造。在改造自我的過程中,需不需要外界的力量?答案是肯定的,內因是變化的根本,外因是變化的條件,人的改造也是一樣的,改造自我的根本在于戰勝自己,我們所處的環境特別是我們所交的朋友的思想、行為,對我們能不能順利改造自我,作用也很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道理就在于此,我們企業應該營造這樣的環境,因此,我們要求我們的員工不僅要改正自己的缺點和錯誤,還要勇于指出同事的缺點和錯誤,給予同事以改造自我、完善自我的鼓勵和支持。
修身理念不是一時之念,它需要持之以恒,需要用自信、自知、自勝長期的、循環往復的,不斷提高的、不斷加強的理念,人的性格沒有絕對的優點和缺點,好與壞,人是各種優點和缺點的綜合體,當優點大于缺點時,這個人就會取得進步,當缺點大于優點時,這個人就會退步,大于程度不一樣,發展的速度也就不一樣,寬容與嫉妒,忘利與貪求,謙虛與驕傲,勤奮與懶惰等這些對立的性格在每個人身上都會綜合體現,當前者的作用大于后者的作用時,這個人就會表現出很多優點,當前者的作用小于后者的作用時,就會使這個人犯錯誤。因此,我們應該警惕下面對人的一生影響較大的性格缺點在自己身上占據上風。
一、多言 喜歡評價別人,喜歡自我吹虛,好大喜功,說話的巨人,行動的矮子。不是自己的事,也好議論,這種性格使人浮動,不能腳踏實地,也許一時能得逞,但不能長久,對應的性格特點是少說話,多做事,埋頭苦干,當然及時把好想法告訴別人。
二、嫉妒 嫉妒心理每個人都有,只是強弱不同,嫉妒會對同事、朋友取得的成績冷嘲熱諷,甚至會出現故意刁難,背地使壞,這種情況危害是相當大的,對個人的影響是自己不思進取,反而想辦法使別人后退,對企業的影響是造成嚴重的內耗,克服嫉妒心理的有效方法就是把自己渺小化、心胸寬廣。
三、貪求 人固然要有理想和追求,固然要獲得足夠財富以營造美好的物質和精神生活,但追求過了份,就會貪求,會使人犯錯誤,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都知道搶劫、偷盜是犯法,是危害社會,而利用工作之便,謀取一己私利,是不是損害我們企業的利益,損害我們大多數人的利益,危害了我們這個集體。這樣人也許一時能得逞,因為我們監督機制不夠完善,但總有一天暴露,到那時就是自毀前程。
四、驕傲 驕傲是人類的天敵,古往今來,多少人因為驕傲從成功走向了失敗,在我們取得成績和進步的時候,一定要冷靜的想一想有沒有驕傲情緒在滋生,有沒有人提醒你,警告你,如果有,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行為,否則離失敗和挫折就不遠了。“賀者在門、吊者在途,吊者在門、賀者在途”,是必然的規律嗎,不是,是驕傲引起的。
五、懶惰 懶惰是人生的大敵,業精于勤、荒于嬉,勤能補拙,人的智商有高低這固然不假,是不是智商高的,就可能不勞而獲,不是;智商低的人,是不是更應該勤奮呢,當然是。無論智商高低,我們應該相信多一份耕耘,就會多一份收獲。
修身的要訣
修身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律己先于律人,我們往往會對別人的缺點,錯誤說三道四,卻諱于談自己的缺點、錯誤,這樣的人只會要求別人做到什么,并不想自己應該如何做,如果我們企業內部這樣的人多了,就會沖突紛起,職員之間的合作與關系就會不和諧,領導與下屬的關系就會發生嚴重沖突,因此,我們要修身,就必須首先嚴格要求自己,發生問題時,先檢查自己,再要求別人。
修身的重要的方法之二是善于總結,我們度過一個時期、一個階段,必須養成一個習慣,對自己的行為,自己的思想作一個分析,無論得與失,都應該總結經驗教訓,優點應發揚光大,缺點改過自新。
修身的重要方法之三是靜,大部分人喜動不喜靜,以致于沒有時間思考自己的得失,我們應該忍受寂寞和孤獨,給自己留出一片思考空間,面對自己。
修身的重要方法之四是慎獨,一個人單獨行動,沒有監督時,應該自己約束自己,不要認為沒有人知道,就可以不按制度辦事,就可以犯一次錯誤,這樣做一次,也許不會被人知道,如果知道了后果可想而知。但是很多人把握不住自己,犯一次錯誤,得到一次好處,就會一犯再犯,終究被人知道而自毀前途。
明 理 篇
企業不僅是一個利益的統一體,更是一個思想的統一體,因此,我們的員工對一些企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應有比較統一的認識,下面就以下幾個關鍵問題展開:
成功的認識
對成功的夢想,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因為成功意味財富、名譽、地位和權力,成功從大處講,就是你成就的事業,從小處講就是做成的每一件事,因此,追求成功,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太重要了,追求成功,意味著追求財富、名譽、地位、權力,那么,成功怎樣才能實現呢,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名譽、地位、權力是不是也可能會死呢?答案是肯定的,古往今來的歷史足以證明這一點,那我們應該怎么辦,是不是應該放棄對成功的追求?不,堅決不,因為放棄對成功的追求,意味放棄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在競爭的時代,放棄追求意味著失業,意味著衣食無著,我們追求成功應超越追求成功的表面現象:財富、名譽、地位和權力,而追求成功的內在本質: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成功的關鍵因素在于堅韌,積極進取的人生觀會讓我們淡泊明志、寧靜致遠,會讓我們不計較一時之得失,而得到一生之得失,乃至子孫之得失,會讓我們持久保持追求成功的動力,會讓我們長期保持堅韌的精神,會讓我們在暫時的財富、名譽、地位和權力損失面前百折不回,會讓我們面對不正當的誘惑保持冷靜頭腦,不致于一失足成千古恨。積極進取的人生觀在我們工作中的體現是精益求精、積極主動,只要有一線希望,就不要放棄的工作態度,是積極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勇于行動的工作作風。如果這樣,我們就能積一時之小成功,而成一生之大成功,財富、名譽、地位和權力在你沒有想得到時,悄然而至,水到渠成,滾滾而來,勢不可擋。
正確認識社會是公平的
一個人的努力付出,能不能得到回報,回報能有多少,這是大多數人都會考慮的。但是付出多少,究竟能回報多少,不可能得出一個權威的答案。況且付出多少,社會和企業能給予的回報還要分為短期的和長期的,就更難計算能得到多少了。還有一個問題也得考慮,就是付出勞動的質量和努力的程度,都直接影響到社會和企業給予的回報。因此,過于計較眼前的得失,必將影響一生的得失。那我們應該以怎樣的態度來對待這個問題呢。我想我們應該堅信社會是公平的準則,古人云:天道酬勤。縱觀蕓蕓眾生,無數次的證明了社會是公平的這一真理。佛說:“現世報和來世報”,實際上是總結了無數的歷史所形成的觀點,是社會公平的又一體現,并不是玄之又玄的宗教哲學;從統計學的角度看,付出和得到有時候是不成正比的,有時候虧有時候盈,但是統計時間越長,越趨近于相等。
正是社會公平最終使付出與回報達到了對等。雖然這其中存在著隨機性,但是隨機性對任何人來說都是機會均等的,更說明社會公平性這一原則。因此,我們必須認識到社會公平性這一原則。認識到這一點,會讓付出之前不去計較眼前之得失,不去計較現在能拿回多少,會讓我們義無反顧的,心甘情愿的,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去;否則,我們就會瞻前顧后,患得患失,生怕吃虧上當,擔心付出之后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最后一生一無所獲,一事無成,窮困僚倒,走投無路。
關于民主與集中的認識
民主不是人人當家作主,是集體意志在決策中的反映,集體意志怎樣形成是民主的關鍵,講企業民主是不是企業的大小事情都開會討論,都表決通過那才叫民主呢?事實上不應該是這樣,因為任何事情都有一個時間的概念,特別是企業面對激烈競爭的市場環境,市場如戰場,信息瞬時萬變,民主討論久決不下,必將貽誤時機,好事變壞事,壞事變好事,還有效率問題,因此企業員工用適當的方式參與決策是民主的表現,企業領導在決策中充分考慮企業員工的建議是集體意志的體現。企業民主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企業員工以主人翁的態度,省視企業,發現問題,并向上反映,或提出具體建議;另一種是企業領導就某些重大問題征求意見,甚至集體或局部表決。這兩種方式要求企業領導和員工有良好的民主意識,沒有良好民主意識,員工的表現是什么,就是關系自身利益的企業決策,積極參與,反映劇烈,不為企業集體利益著想,不考慮其他部門的利益,對于不關自身利益的事情漠不關心,甚至對問題熟視無睹,沒有良好民主意識的領導,不愿意接納部屬的意見,一意孤行,因此講企業民主,對員工的要求就是積極發現問題并提供解決問題的建議,對領導的要求就是認真聽取員工的建議并盡量采納,不是員工的意見都采納才是民主,從技術角度講,員工是局部看問題,領導是全局看問題,再者,每個人的經歷,見識有差別,因此,民主在于過程,而不在于結果。
民主和集中是一對矛盾,企業要講效率,不能什么事情都討論,征求意見,也不能什么事情不討論,不征求意見,不能什么事情都想參與,也不能什么事情不參與,那應該怎么辦,領導和員工對這個問題的認識都應該有一個度的概念,把握好民主和集中的平衡關系,就會有利于企業的發展,否則,就會阻礙企業的發展。
在實施民主和集中的過程中,各方應盡到自己的職責,也就是員工要盡到提建議并雷厲風行地執行決策,無論與自己想法是否一致,不能影響工作情緒,領導注意多聽取員工的建議,并盡量采納。
關于個人利益和企業集體利益的認識
企業中的個人利益是指個人的工資待遇及其它福利待遇,還有實行股份制后,應得到的股份,企業集體利益是指所有員工、股東利益的總和,個人利益中的個人不僅指員工,也指股東,包括大股東。那么個人利益和企業集體利益是什么樣的關系呢,可以從下面兩個方面認識:
個人的長遠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個人的長遠利益不僅是指股份,而是指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工作,我們每個員工都希望一個長期穩定的、收入高的、福利好的工作,但這個工作的前提條件是什么,那就是你所處企業欣欣向榮,不斷發展壯大,效益豐厚,從這一點來說,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是不沖突、不矛盾的,是相得益障,是大河水滿,小河自然就會水滿的關系。
個人的短期利益和集體利益的關系: 個人的短期利益是指工資、福利待遇及年終股東分紅,個人的短期利益關系到企業成員的眼前生活,集體利益關系到企業的成長與發展以及以后取得的效益。如果我們企業把每一筆業務,每一年的收益都分了,企業還能發展,還能存在嗎?我們眼前的生活重要不重要?重要,要不我們辛苦地工作為了什么,古人說:不愿吃苦的人,吃一輩子苦;愿意吃苦,暫時吃苦。企業在創業或困難時期,必將犧牲個人的短期利益,以保證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在這一點,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是矛盾的、沖突的,我們怎樣認識這個問題,怎樣解決這個問題,關系到我們企業的成敗,因此企業成員必須高度重視。作為企業領導,要把握好個人利益和企業集體利益的平衡點,既要考慮企業的長遠發展,又要照顧到員工的眼前利益,作為員工,也要把握好個人利益和企業集體利益的平衡點。
在企業創業或困難時期,勇于犧牲和奉獻,如果這樣,企業就能迅速發展壯大,個人利益和集體利益都能得到保障和發展;如果如個別員工為一己眼前私利,視企業規章制度于不顧,損害集體的利益,嚴重偏向個人利益一邊,企業是不能保障這種個人利益的。這種行為,危害很大,不能制止,我們的企業就會翻船。企業的領導和其他員工都是不能容忍的,一經發現,必須堅決清除。
關于公正、公開、公平、合理分配企業所得的認識
我們企業的每個成員在企業所創造的利潤中都付出自己的勞動,這是不容置疑的,企業所創造的利潤是集體的成果,我們每個部門、每個人所付出的勞動應該得到多少回報,這沒有一個絕對公正、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也沒有什么權威部門給出這么一個公正、公平、合理的分配方案,那我們的分配方案是不是就沒有參考體系,沒有標準呢,不是,我們有企業內部參考體系和社會參考體系,社會參考體系包括同等學歷、同等經歷、同一工種、企業規模等方面,企業內部參考體系包括企業整體工資水平,企業內部同一部門、企業總體收入、工作態度等方面。從這些方面著手,我們雖然不能實現按勞分配,但能做到相對合理,相對合理是指以社會參考體系為標準橫向比較,以企業內部參考體系為標準縱向比較,這兩種比較也是模糊的,不是精確的,因此,分配方案差異肯定有,所以,我們怎樣看待這個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相信以兩種參考體系為標準的分配制度的相對合理性。因為這個分配制度能保證員工收入與企業效益掛勾,保證同一部門的員工收入與工作能力、工作經歷、工作時間、工作態度、工作業績相結合。其次,理解分配中局部和暫時的不合理性,因為有一些情況可能沒有發現,沒有表現出來;第三,充分認識到長期的分配中,趨向于合理的必然規律,因為如果分配制度的長期不合理必然導致領導換人,企業重組乃至垮臺;第四,充分認識個人短期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
再一個問題是我們的分配方案能不能公開,透明,這一點也很清楚,因為企業成員對分配的認識不一樣,必然導致對分配方案的看法不一樣,如果認為分配制度不合理,必將導致企業內部各部門矛盾激化,增加內耗。那我們是一點也不公開呢,我們應在適當的時機,應該公布企業分配的整體比例。
對企業集體的成績與失誤的認識
我們為什么要討論這個問題,因為企業的發展既有成績,也有失誤,如果我們的企業大部分成員只看到企業的失誤,甚至夸大企業的失誤,那么企業的大部分成員就會覺得企業發展已沒有前途就會產生離去之心,而影響工作,更有甚者,甚至會挖企業的墻腳,嚴重損害集體的利益,因此我們必須對企業集體的成績與失誤有正確的認識,并采取正確的行動。
那我們怎樣認識企業的成績和失誤呢?我們應該看企業發展的主流,第一是企業的業績,即銷售收入;第二是新產品的成果;第三是市場占有率;第四是企業的聲譽,這幾項如果都達到,并超過預期的目標,說明企業發展的主流是好的,是成績大于失誤,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那么,我們應該繼續努力,把失誤減小到最小,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或者提醒決策者改變策略和方法,以減少失誤的發生。如果這幾項未實現預定目標,甚至出現了倒退,那么,首先是提醒決策者改變策略和方法,以制止失誤的擴展化,其次是毛遂自薦,勇敢地站出來帶領同仁解決現在面臨的問題,最后迫不得已就撤退,但也不能挖集體墻腳,令企業雪上加霜。
健 行 篇
"道雖遠,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不管多大多小的事情,都需要用行動去實現。空想、設想、假想,只要是不付之于實際,都只是空的框架。再者,想象與現實畢竟還是有差別,只想不練,怎么能知道結局會是怎樣呢?所以,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并且用正確的思想、理論來指導自己的行為,時時刻刻地分析自己的所作所為,堅持不懈,持續努力,目標即可實現。
一、 勇于行動
這一點對我們企業的發展及個人的進步具有決定性的意義。我們的銷售人員在叩開客戶的門時需要足夠的勇氣和信心;我們的研發隊伍在實施新的設計方案和大膽嘗試的時候,需要無畏無懼的精神;我們的決策層領導在制定新產品計劃和市場戰略及新的管理方案時同樣需要勇氣。只要邁出了一步,無論大小,不管前方的路多坎坷,不管迎接我們的是什么,只要我們選擇遠方,那就向著地平線的方向前進。
二、 用正確的理論、思想指導行動
我們不僅要勇于探索,還要用正確的理論、思想指導、規范我們的行動,正確的思想從哪里來,從我們的思想修養和正確認識中來,只有端正思想我們行動的方向才有保證,才不致于犯錯誤,否則,我們采取行動越多,犯的錯誤就越多,對企業的危害就會越大,我們每做一件事情前,都應考慮符合不符合企業的思想要求;行動中,也應考慮是否偏離了正確的思想要求的方向;一件事情后,吸取經驗教訓,糾正思想中錯誤認識,為更好行動做準備。
三、 善于行動
善于行動就是做事的方法,僅有滿腔的工作熱情及吃苦耐勞的精神是不夠的,還得有正確的方法。正確的方法應該堅持的有很多方面,下面是非常重要的幾個方面:
(1)制訂完善、詳細的目標與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工作目標與計劃必須量化。量化的方法就是把大目標分解成小目標,小目標分解成單個能按小時量化的任務。目標與計劃必須緊密結合,成為能按年、月、日、小時實施,數量可控的步驟。在目標與計劃不能按期實施的情況下,應該分析原因,多投入時間與精力力保目標實現,不應給自己任何客觀理由和借口,否則,所有目標與計劃在客觀理由面前就會化為虛有,最終以怨天尤人而收場。另外,目標與計劃要有科學性,一定是努力才能達到的。兩個方面都是不可取的,一是目標太容易實現,不具有挑戰性,使自己養成了懶散的習慣;二是目標過于遠大,無法實現,造成自己灰心喪氣。
(2)堅持實事求是。在我們經營活動的每一項工作中,解決每一個問題都必須先徹底的、全方位的、盡可能多渠道的親臨現場,反復調查研究,以事實為依據,不主觀判斷、臆測、一相情愿;正確分析,預測事件的發展方向,了解的實事越多,我們的判斷就會越準確,就會少出差錯,“兼聽則明,偏聽則暗”正是這個道理。
(3)主次分明,堅持抓主要問題;每個時間段,集中精力辦好一件事,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分散了精力,結果一件事也沒辦好;無論企業再大,個人再有能力都是有限的,都應該抓主要問題,兼顧其它,或者干脆放棄;放棄與堅持同樣重要。
(4)合理安排時間。時間是最寶貴的資源,合理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等于變相延長了壽命。對于個人來說是如此,對企業來說相當于節省了人力資源。因此,意義重大。合理安排時間就好比往一個杯子里裝東西:先裝大塊的石頭,再裝碎石,再裝沙子,再裝水,這樣裝的東西最多。時間安排也一樣,大塊石頭是計劃,碎石是突發事件,沙子是日常瑣事,水是需要擠出時間干的事情。如果這樣安排時間,我們就能充分利用時間,提高工作效率。
(5)實施閉環控制。企業好比一個多環控制系統,必須實施閉環,才能實現目標控制,而且是多級閉環。任何一級閉環出問題,都會增加下一級閉環的負擔,并加大出錯的概率,使整個企業系統紊亂。
(6)堅持今日事今日畢。當天安排的事情,當天必須完成,這是一個非常良好的工作習慣。有人說:“習慣決定了成功”。可見,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是多么重要,養成今日事今日畢的習慣,不僅有利于我們完成計劃和目標,更利于我們保持一個積極的工作心態,積極的工作心態是提高工作熱情,履行工作職責的有力保障。今日事今日畢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因為每天要完成的目標,需要有方法和耐心。但是,只要我們有了這個理念,一定與沒有這個理念不一樣,即使偶而不能實現,但在接下來的日子能努力彌補回來,這能起到很大作用。
(7)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企業發展需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內部環境和集體工作作風,改造好我們這個內部環境和工作作風需要每個人付出努力,需要我們每個人勇于改造自己,提醒同事。我們不僅要自己進步,還要同事共同進步,我們的企業內部環境才能建立好。建立好的內部環境和工作作風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自我批評既是自我反省,也是敢于自我承認錯誤,自我改正錯誤。那種出了問題和錯誤就找主觀原因,或者只找別人問題,把責任推得一干二凈的,更談不上自我批評的人,是對我們這個集體極其有害的,這種人是害群之馬,必須給予改造和清除;敢于批評別人,就是敢于指出別人的錯誤。對于多次指出不能改正的同事,應該向相關領導匯報。我想這樣做,既是對你自己負責,也是對別人負責,更是對這個集體負責。我們應該批評什么?應該批評那些不符合企業思想的,不符合企業制度的,違背社會道德與法律的行為。如果能這樣,我們的企業肯定正氣壓倒邪氣,建立起良好的工作氛圍和工作作風。敢于批評與自我批評尤其對處于領導地位和關鍵部門的同事至關重要。這些人如果當大好人,對我們企業的發展是很不利的。因此,堅持批評與自我批評,對我們企業來說意義非常,必須堅持深入到每個企業成員的心里。
四、 堅忍
成功的奧秘在于"堅忍"。"堅"可以理解為勇于進取,堅強不屈,堅定不移,"忍"可以理解為持之以恒,百折不撓,能伸能屈,不計榮辱。
"有利的情況和主動的恢復,產生于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毛澤東這句話說得很好,問題恰好在于,也僅僅在于能否"再堅持一下":能,就勝利,成功;不能,就失敗,崩潰。能與不能,有時相差只不過微乎其微,而成敗就由此決定。只要意志稍差一點,則為失敗的人無疑。"
治 業 篇
所謂治業,就是成就事業,實現自己目標和理想,我們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人生目標,或生活的理想,無論大小,那我們怎樣才能實現這些目標和理想呢?在加入我們這個集體之前,可能會有很多想法,可能會有很多途徑,在加入我們這個集體之后,實現我們生活理想的最佳途徑就是隨著企業的發展一起發展,隨著實現企業集體目標的同時,實現個人的生活目標,為什么這么說,因為隨著社會的高度分工,我們要完成一件事,需要外界的支持和合作,實現我們的目標也不例外,大目標需要很多人合作,小目標需要少數人合作,除非自己擺一個小攤,因此,我們必須把我們的生活目標和理想融入到企業集體的目標中去,共同努力,成功的可能性才能大。當然,在作出這個決定前,還得看企業集體目標是否與個人的目標一致,是否值得投入。
那我們的企業目標是什么?值得慶幸的是我們所處時代非常好,中國的自由經濟處于起步階段,“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代”,時代造就企業,企業影響時代,若干年后,中國國內會出現如日本、韓國、美國國家內的跨國企業,我們的企業目標就是要從目前這些中小企業中脫穎而出,這個目標很遙遠,但只要我們向著這個目標邁進,我們的個人理想和生活目標都會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實現。
我們怎樣才能實現這個目標呢,這需要我們的企業成員把個人的理想、目標融入到這個大目標中去,需要我們的企業成員勇于奉獻,實現大我的同時實現小我,需要企業各部門成員無論工種,無論工作量大小,積個人之小成績,小貢獻成就企業之大目標。
自我培養目標
一、踏實肯干
堅持從小事做起,抓好工作中的每個細節,勤勤懇懇,踏踏實實,不好高騖遠,盲目自大。有計劃,有步驟,有目的的實行公司提出的三個了如指掌。堅信付出就一定有收獲。
送一副對聯與大家共勉:
上聯:有志者,事競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歸楚
下聯: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二、老成持重
心理上,面對挫折、失敗、誤解、責難、攻擊,不垂頭喪氣,暴跳如雷;面對順利、成功、肯定、贊賞,不沾沾自喜,驕傲自滿。理智的分析一切,絕望中看到希望,安全中看到危險。
行動上,站如松、坐如鐘,走路四平八穩、充滿自信,面對客戶不卑不亢,微笑禮貌。
說話時,有理有據,不緊不慢,字字鏗鏘有力,抑揚頓挫。
三、靈活多變
目標是不能改變的,方法必須靈活多變。針對不同的環境、對象、條件,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不能固守一隅,我們要不斷改變自己,讓自己適應各種環境。
四、堅忍不拔
無論困難是否重重,無論是否要經歷N次的失財與挫折,工作必須一點一點的做,只要有1%的希望,就應盡全力,用靈活多變的方法去爭取。
自 控 人 生
人的一生會遇到多少苦惱?
人的一生又會遇到多少的機會?
這需要每個人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分析、判斷、歸納、總結、選擇每一個步驟,又不是朋友、親人所能代替的,而需要你個人作出理智的抉擇,即完全由你自己控制你的人生。
憤怒,憎恨,孤獨,空虛,你怨天尤人。
被誤解,被輕視,被責難,被攻擊,被拋棄,被否定,你滿腹牢騷。
于是你否定了自己,逐漸消沉。
興奮,歡欣,幸運,高興,你其樂融融。
被贊揚,被肯定,被賞識,被提升,被重用,你目中無人,不可一世。
于是你扼殺了自己的前途,以至一敗涂地。
出現挫折,你愁眉苦臉,暴跳如雷。偶有順利,你夸夸其談,唯我獨尊。
你完全失去了理智的人生控制。
挫折與順利反復無常,卻又順理成章。夸大的順利結果是失敗,而挫折之后的振作常常才是成功。
——摘自《青年文摘》
后 序
老子說:“道可道,非常道”,我知道要使我們的企業長期穩定的發展還需要很多東西,還有很多問題去思考,去分析,去解決。我們永遠不會獲得基業長青的秘訣,但可以永遠努力去追求基業長青的秘訣。
在此,我感謝那些曾經為達盛的發展而努力的人和一直支持我們的客戶。謝謝你們曾經給我啟發,給我幫助,讓達盛不斷成長。達盛的成長不僅是業績的成長,更重要的是思想的成長。還要感謝正在和即將為達盛發展而不斷努力的人。我相信我們的不懈努力,就會離“道”越來越近。我們的事業隨之也會不斷壯大,在此,以此詩與大家共勉:
儒佛道教仁義心,
商君厲法必須行,
自覺自律皆覺好,
敬業勤勉利自身;
開國君臣留青史,
中興名臣今猶存,
興衰成敗非天定,
長青基業在人為。
企業精神
達盛科技,科教興國。
經營理念
出精品,創名牌;
立足教育教學,服務教育教學,服務廣大師生,
促進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致力于民族素質的提高。
工作態度
謙虛謹慎、認真負責、穩健開拓、高效務實。
合作原則
互相尊重、禮貌相待、有效溝通、工作至上。
|